返回

大唐不良人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十章 送瘟神(上)(第2/3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求为太宗陪葬,后来被李治借太宗有“遗诏不得陪葬”而止。

    一生战功彪柄。

    是大唐外蕃胡将中的绝对大佬。

    前几年征高句丽时,契苾何力曾被李治任命为辽东道安抚大使。

    与李勣合兵击高句丽。

    后来高句丽被打破,契苾何力因功被封为凉国公,加号镇军大将军。

    “天皇天后,臣以为,兵部不比吏部,任尚书者,必须了解军事,才能坐得稳。苏大为乃邢国公生前兵法传人,而且随邢国公灭西突厥,东平百济、高句丽,又灭吐蕃,如此战功赫赫,当得起一声名将。

    军中最服的就是战功,苏大为既有此能力,继任兵部尚书,又有何不可呢?”

    契苾何力的声音气韵始终带着点胡人的口音,然而中气十足,在含元殿如同洪钟一般,余音袅袅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本来因为契苾何力站出来而窃窃私语。

    在这一刻,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,只有契苾何力的声音在回荡。

    苏大为心里十分诧异。

    自己当年在灭高句丽时,各军分进合击,并没有与契苾何力打过照面,也就谈不上什么交情。

    没想到此时他居然会站出来为自己说话。

    契苾何力……

    自己跟他不熟啊。

    心中刚想到这,又将武臣中有一人走出,叉手大声道: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这是一名中年武将,身长七尺余,膀大腰圆,面容沉毅。

    他的双手极大,叉手时,给人一种特别稳定之感。

    这是东夷都护程名振之子程务挺。

    时任右武卫将军。

    也是苏大为在军中的老部下。

    程务挺一出来,军方大佬中,又有数人站出来。

    “臣附议!”

    “臣也附议!”

    “臣等皆推举苏大为做兵部尚书!”

    还是军中袍泽好啊,不愧是一起扛过枪的关系,铁铁的。

    没那么多弯弯绕绕。

    军中服的就是军功。

    哪怕有些出自世家高门的武臣,此时竟也站出来支持苏大为。

    场面顿时变得微妙起来。

    看上去,倒是支持苏大为的占了大多数。

    文臣班列里,站在队的右相李敬玄眉头微不可见的挑了挑。

    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长长的队列。

    百官中有一人立刻会意,站出来大声道:“天皇天后,臣有事上奏。”

    此人乃是兵部郎中王悠之。

    大唐兵部官职为尚书一人,正三品。

    侍郎二人,正四品下。

    郎中二人,从五品上。

    员外郎二人,从六品上。

    职方、驾部、库部三司,各设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。

    员外郎一人,从六品上。

    主事二人,从八品下。

    郎中不过区区从五品上,看上去在这满朝文武大佬面前,官职不高。

    但实在是个要紧的位置。

    最关键的是,他本就是兵部的人,说起话来,也就格外有份量。

    不待珠帘后的李治和武媚娘开口,王悠之已经迫不急待的道:“方才大将军所说,兵部需要知兵,这是对的,但是想任尚书一职,不是光懂用兵就足够的。

    毕竟兵部领兵曹、职方、驾部、库部四司。

    职掌武官铨选考核及军籍、地图、疆界、边防、车舆、厩牧、驿传、装备、军械、仪仗等军事行政之节制。

    这非寻常武人所能胜任,非得文武全才不可。

    臣知开国伯素有战功,但毕竟年轻,对这些政务,只怕是有所不及……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看似合情合理。

    先前站出来为苏大为张目的武臣们,一时哑口了。

    举荐是要担责任的。

    兵部尚书又确实是一个要紧的位置。

    万一苏大为真在位子上弄出什么事来,今日举荐者,到时是要付连带责任的。

    这……

    含元殿内,气氛一时尴尬。

    最先站出的吏部侍郎谷德昭见状,抚须冷冷一笑,趁热打铁道:“兵部尚书不但要知兵,更要懂理政,要懂得与各部协调,处理好军中要务,解决大军后顾之忧,为国分忧,为陛下分忧。

    此位高权重,以苏大为年小德薄,何德何能,能坐上这个位置?

  

-->>(第2/3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